【建党100周年 云南师范大学统一战线先进系列文选】西南联大校友,民盟盟员、侨联成员,
外国语学院郭旭教授:一片冰心在家国,译者育人,烛火高亮

我没有机会真切地接触过郭老师,也未曾听过郭老师讲授英语课程,但从他仅存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眼角流露出才气的翻译家、教授。
郭旭老师,曾用名郭若璞,生于1922年5月26日,云南昆明人。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是祖国西南边陲上最早的语言型人才之一。说起云南,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觉得这是个学生们英语普遍不好、语言型人才培养缓慢、教育落后的省份,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郭老师扎根于红土高原,立志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身体力行地去改善语言性人才匮乏的现状。因此他的一生都从事于教育事业,一直在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整整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让当年满腔热血想要实现鸿鹄之志的青春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耄耋老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46届学生毕业合影,右边第一站立者为郭旭
郭老师曾任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副系主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等职,教英语专业高年级及研究生课程。从图片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睹郭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当他站在讲台上,他的风采从他的服装、仪态、语言、流露出来,这是位颇具个人魅力的英语老师,也是位英语语言研究者。在其一生的教学生涯中,郭老师主动承担起培养云南省语言型人才的重任,通过自己的努力,郭老师先后培养出大批外语人才,遍布云南省各地,担任中学、大专院校外语教师及翻译人员,为改变云南外语落后状况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老师,桃李天下的郭老师是值得欣慰的,他像一盏蜡烛点燃了另一盏蜡烛,所有的蜡烛照亮了一整个黑夜。退休之后的郭老师,受云南大学外语系及昆明理工大学聘请,给英语专业研究生授课,继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前行的路。
除此之外,郭老师还积极地承担作为一名翻译家的职责,既要把外来文化介绍到国内,也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海外。郭老师曾任,云南省外语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翻译工作中协会副会长。曾参与创建云南省外国语学会,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在担任副会长期间,组织过中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40余次及全省学术论文交流,举办过各种层次的外语培训班,长期为出国人员培训外语,指导全省中学外语教学研究。通过大量工作,对推动云南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术的交流,翻译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曾翻译英国作家费·沃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1981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科研工作主要是从事英国语言史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专著有《最新英文课复习指导》1995年香港长城图书公司出版、《实用语音学》、《大学英文选》,主编《当代英·汉词典》(109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编写中学口语听力训练及速读实验教材,促进云南中学英语教学改革。1986年受聘为访问员赴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与该校教授米勒合作完成两校协作项目,译云南少数民族传说、故事、神话为英文,书名为“South of the Clouds-Tales from Yunnan”,199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美国西雅图及英国伦敦两地发行,用英文形式把云南介绍到西方国家。在这期间,曾担任过一些重要的口译工作,如云南省政府与联合国官员谈判、美国大学校长代表团来昆明访问的翻译工作。2002年初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左起:毕谹(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校友),杨传哲(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校友),郭旭(西南联大外语系1946届校友)、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刘钦(香港大学校友)、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除却老师、翻译家的身份,郭老师还是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1945年多位民盟先辈指导、支持、参加“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牺牲。费孝通、冯友兰、罗隆基、华罗庚、梁思成、钱伟长等民盟先贤都在昆明工作和生活过,为昆明留下了不可复制的传统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民盟的盟员之一,郭老师一直致力于祖国的发展建设,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将先烈们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郭老师为知识份子以及民盟盟员作出了表率,让更多民盟盟员懂得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相向而行,只有把自己的发展融于祖国的建设发展中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郭老师从自身出发,带动了云南省语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21年3月14日11时20分,郭老师停下思索,告别了一生的教育事业。或许在他小的时候有过很多幻想,包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但不管怎样的幻想,郭老师都把人生走出了光彩,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郭老师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正道直行,学养深厚。对学生给予慈父般的爱,对同事给予兄长般的爱,每当我们在云南师范大学仿制门前站立的时候,都会回想起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各怀理想,希望实现自己人生的抱负,有的人因此献出了整个青春岁月。99岁的郭老师走了,我们遗憾从此少了位好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翻译家,但我们也从郭老师身上懂得了,作为一个青年要做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云南师大侨联会供稿)